網上聘來的月嫂愛睡懶覺,實體店找來的月嫂卻幾乎零經驗。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,月嫂市場空前火爆。揚子晚報消費評審團記者調查發現,由于缺乏規范管理,月嫂身價上漲的背后卻是管理的嚴重無序?!俺肿C”月嫂越來越多,雇主投訴卻依舊猛增。(9月4日《揚子晚報》)
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后,月嫂市場空前火爆,優質月嫂更是“一嫂難求”。然而,月嫂高需求、高薪酬的背后,服務質量、服務水平等方面卻良莠不齊,不少雇主投訴重金請來的是“山寨”月嫂。誠然,“持證”月嫂越來越多,但200塊就能買來的“月嫂證”又有多少“含金量”呢?
目前,培訓機構課程沒有標準化培訓,多存在“培訓走過場,交錢就辦證,持證就上崗”的現象,這種速成的“月嫂證”可謂降低了整個月嫂行業的含金量。再者,各家月嫂平臺各自為政,沒有統一的考核評價標準,加之市場信息不透明,月嫂流動較快,因而,月嫂一旦跳槽,其以往的資質經歷就難以查證。所以,培訓走過場、從業人員素質低、缺乏監管等成了月嫂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。
其實,為了提升家政服務質量,國家標準委發布了《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范》和《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》兩項“國標”,并于2016年2月1日正式實施。有國標固然好,事實上,國標對家政類只是起一個引導規范性作用,不能對這一行業形成強制監管作用,以至于不少家政公司僅將此國標作為一種參考,月嫂市場亂象也是層出不窮。
有必要對月嫂市場加以規范。一是規范培訓市場和服務市場,提高月嫂準入門檻,加強對月嫂的技能培訓和素質教育,切實做到持證上崗,讓雇主享受到質價相符的服務。二是明確月嫂行業的監管部門,實現統一的誠信考量體系,讓受到欺騙的雇主投訴有門,將品行不端或有其他信用問題者拒之門外,讓資格管理真正發揮效用。三是暢通監督渠道,接受社會監督,及時整頓清理對雇主不負責任的月嫂機構,凈化市場環境,推動家政服務行業健康發展。